生死“器”约,这个春天我们“移”路同行
有一种爱,让心跳不止;
有一种爱,让生命延续。
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给另一个生命新生,
这就是人世间有关爱的最伟大的接力
——人体器官捐献移植。
人体器官捐献移植可以挽救因器官衰竭危及生命的患者。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0万的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和等待器官移植,由于人体器官捐献的严重不足,许多患者因得不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捐献器官是一个伟大的善举,器官移植让濒临绝望的生命得以延续。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致力于人体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爱进行到底。
3天3例肝移植 他们“肝胆相照”
2月26日至28日,3位终末期肝衰竭患者在我院迎来了生命的转机。
潜山县52岁的余大姐半年前在外院被诊断为“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多次住院治疗。近期,由于病情恶化收治于我院感染病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病情危重。经多次行人工肝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
肥西卫大哥与余大姐同岁,因恶心呕吐3天被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经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后转入住我院感染病院。医务人员虽然对他进行了积极治疗,但因为病情危重,卫大哥随时有生命危险。
六安的洪先生29岁时被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终末期肝病)”,期间反复消化道出血,多次住院治疗,随时有再次消化道大出血导致死亡的可能。
▲肝移植手术
对于他们来说,延续生命的唯一办法只有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幸运的是,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他们相继匹配到了合适的肝源。
在我院南区,2月26日至28日连续三天,在我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麻醉科、手术室、ICU、输血科及各医技科室和护理团队的支持配合下,由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连新教授主刀,肝移植团队为三位病友实施了肝移植手术。
目前,他们病情稳定,均已恢复饮食,各项指标较术前明显好转,余大姐和卫大哥已转入普通病房,洪先生也将于近期转入普通病房。
刘连新教授表示,肝脏移植有很多的适应症,比如急性肝功能衰竭、伴并发症或肝功能失代偿的肝硬化、一些肝脏肿瘤,以及以肝脏为基础伴全身性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如果肝脏从根源上发生变化,通过多种治疗或手术治疗也无法痊愈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肝脏移植来治疗,目前,我国肝移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已超过70%。
命悬一线 重获“心”生
长丰县55岁的刘大哥反复胸闷气促有6年,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疾病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018年,刘大哥因胸闷呼吸困难在我院住院治疗,入院后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病情极度危重,反复多次入院治疗,在院期间多次发作严重心衰,心率跳至200次/分(心率正常值在60~100次/分)以上,血压极不稳定,唯一救治办法只有尽早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移植手术
2月27日凌晨5点,好消息传来,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一位捐献者的心脏与刘大哥配型成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立刻为刘大哥紧急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在OPO、麻醉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ICU、输血科、影像中心、心超室等多个科室以及护理团队的支持配合下,27日上午7点,刘大哥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由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葛建军教授主刀,下午6点,心脏移植团队为刘大哥“换心”成功。
术后17个小时,刘大哥顺利脱离呼吸机,恢复自主呼吸。目前刘大哥各项指标稳定,已经能够自己吃东西并且能够短暂下地活动。
▲刘大哥目前恢复良好
葛建军教授表示,心脏移植,是救治终末期心脏病人的唯一办法。一般针对重度且不可逆转心脏病,最常见的是扩张性心脏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在所有捐献器官中,心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最短,只有6~8小时。因此一旦患者匹配到了合适的心脏,就更要争分多秒,时间就是生命。
自由呼吸 “肺腑之言”感恩大爱
宿州市46岁李先生5年前出现胸闷、咳嗽咳痰的症状,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矽肺,遂辞去工作在家中静养,但症状仍逐渐加重,期间多次保守治疗,都没有好转。为治疗矽肺,今年2月,李先生来到我院胸外科入院治疗,虽经积极救治,但病情日益加重,急需肺移植。
▲肺移植手术
2月24日晚,李先生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分配到了北京一位捐献者的供肺,在胸外科主任徐美青的带领下,全科上下一致动员,对李先生完善了术前准备。25日上午12点30分,手术由胸外科主任医师柯立主刀,在麻醉科、手术室的支持配合下,肺移植团队为李先生开展了左单肺移植手术。
▲李先生在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由于李先生是矽肺患者,胸腔黏连重,手术难度大,在团队的密切配合下,下午4点30分,手术顺利结束,李先生被送往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护治疗。
转入重症监护室17个小时后,李先生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目前李先生已转入普通病房,恢复良好。李先生表示,感谢捐献者的大爱让他重获自由呼吸。
柯立表示,相较于其他器官的移植,肺移植开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很多终末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结节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患者需要肺移植才能挽救生命,但是我国肺源的利用率只有5%。曾在比利时研修肺移植的柯立说,虽然他们的国土面积很小,只有安徽省的1/5多一些,但是,能够做捐献的医院却多达60多家,基层医院维护器官的水平较高,普通人群中的捐献意识也较强,所以他们的供体数量相对较多。柯立呼吁,希望能加强基层单位的器官维护水平,以提高安徽省的肺捐献数量。同时拉长受体名单,这样才能使有限的供体能够匹配到合适的受体,让更多病友受益。
谨小“肾”微 守护人间大爱
我院自上世纪80年代就在国内率先开展肾移植,自2008以来累计开展肾移植手术千余例。2017年,我院肾移植科与输血科等相关科室合作攻关,成功将一位血型为B型的父亲的左肾移植给血型为O型、患有尿毒症的儿子,开展了安徽省首例跨血型移植,目前此项技术已常规开展,增加了1/3的肾脏供体,从而使更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获新生。
▲肾移植手术
在肾移植科副主任医师刘洪涛带领下,今年1至2月,我院共开展肾移植40余例,其中器官捐献肾移植20余例。
刘洪涛表示,对于患有尿毒症等终末期肾病的患者来说,肾移植是他们生命得以延续的希望。我院在肾移植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肾脏移植只占非常少的一部分,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为更多的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带来希望,真正让血缘升华为大爱。
“望眼欲穿” 24位眼疾病友终重见光明
在眼科主任医师温跃春带领下,今年以来,我院眼科已为24位眼疾病友实施了角膜移植,帮助他们重见光明。
开展的移植手术中,穿透性角膜移植的连续双行缝合,角膜内皮移植,大直径含角膜缘角膜移植都为我省首次开展。
▲角膜移植手术
连续双行缝线的穿透性角膜移植适用于非感染性的角膜白斑、角膜疤痕、圆锥角膜患者,与传统的间断缝线相比,术后散光小,视力提高更快更明显。
角膜内皮移植适用于病变仅累及角膜内皮的角膜内皮变性、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大直径含角膜缘角膜移植适用于累及角膜缘的严重感染、化学伤、热灼伤患者。
温跃春表示,角膜疾病是当今世界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发病率所占眼科临床比率越来越高。角膜病使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浑浊,阻挡光线进入眼内,从而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而接受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病患者重获光明的唯一希望。相较于其他器官移植,角膜移植对配型要求不高,手术成功率也高达90%以上。
器官移植为很多晚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唯一的生存机会,近年来,我院大力开展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为进一步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优化病人诊疗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2019年3月2日,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肝移植病区、肾移植病区)已整体由庐江路17号总院顺利搬迁至南区并同日启用。
器官移植中心一病区(肾移植病区)位于2号楼17楼北侧,开放床位52张,目前有医护人员共计22人。二病区(肝移植病区)位于2号楼17楼南侧,开放床位40张,目前有医护人员共计19人。
▲南区移植病区
器官移植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成功率也越来越高,这与器官捐献密不可分,“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
2018年,我院OPO共完成器官捐献51例(位居全国第38位、安徽省第一),增长率为220%,完成角膜捐献79例,并成功开展中国首例器官移植受体逝世后器官捐献,西藏自治区首例器官捐献,安徽省最高龄(70岁)、最低龄(10天)器官捐献,安徽省首例心脏、肺脏、胰腺和视网膜捐献。2019年1至2月,我院OPO已完成器官捐献18例、角膜捐献20例。
▲为器官捐献者默哀
作为安徽省内唯一、全国仅有的9家具有全部器官移植资质的9家医疗机构之一,2018年我院累计完成各类器官(组织)移植共计435例,其中肾脏移植345例(位居全国第13位,其中活体肾移植270例全国第一)、肺移植8例(位居全国第7位)、肝移植21例、心脏移植1例、角膜移植60例。
如果您也想为生命奉献一份温暖
希望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请联系我们的器官捐献协调员
姚自勤 18963789191
李 淳 18963781398
陈申远 15855115090
刘 喆 15156070405
曹 静 13955171705
童云云 13866749737
关注器官捐献与移植
再给生命一次机会
声明: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胡礼源 方萍 主编 / 李矗 方萍 责编 / 方彭依梦 方雯 供稿 / 孙承伟 孙海磊 柯立 石磊 姚自勤 刘洪涛 供图 / 李军军 孙承伟 孙海磊 柯立 姚自勤 吴家炜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蓝梅姐妹”、“温箱宝宝”、“天才病”……美丽名字背后的 “罕见”故事